• English
  • 繁體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繁體中文
哪一天我們會紅
2025

哪一天我們會紅

Where is My Fifteen Minutes (英文名)

《哪一天我們會紅》是由香港MakerVille製作的都會青春喜劇,集結邱彥筒、張毓軒、岑珈其等新生代演員,自2025年5月5日起於ViuTV黃金時段首播後,即以「訂閱數即戰力」的犀利視角引爆話題。本劇直擊網紅經濟生態鏈,被譽為「Z世代版《華麗上班族》」,首播週即衝上ViuTV年度劇集收視前三,更在抖音掀起「#Subscriber定生死」現象級討論。

1小時 0分鐘
2025 年 5 月 5 日
N/A
IMDb
平台
狀態
2025港劇:Youtuber世代的光與影,揭開流量戰爭下的青春殘酷物語
哪一天我們會紅
  • 劇情核心:從「無景深」到「層層疊」的流量生死戰

    電影系學生Michelle、Jacky與Gthan因業界寒冬,創立YouTube頻道「無景深」,憑藉台柱Yannis與Sugar的CP魅力,苦撐千次觀看門檻。轉機出現在Yannis受邀客串頂流頻道「層層疊」——該頻道以「開箱富豪私宅」「挑戰72小時露宿」等爭議內容坐擁百萬訂閱。當Yannis與「層層疊」主腦況哥互動曖昧,甚至密謀跳槽與當家花旦Kimchi組新CP時,「無景深」陷入存亡危機。

    劇情高潮聚焦「流量背叛」:Yannis在直播中「不小心」透露「無景深」企劃案,導致團隊心血遭「層層疊」剽竊。Michelle等人為延續頻道生命,挖掘到精靈古怪的Anna,以其「廢青哲學Vlog」開啟新路線,從「挑戰100天不洗頭」到「深水埗流浪貓社會學」,用荒誕真實逆襲算法牢籠。

    角色深度:按讚數背後的慾望浮世繪

    Yannis:從文青女神黑化成流量賭徒,以「浴室哭妝直播」操弄粉絲同情心,卻在登上「層層疊」後發現自己只是況哥收割數據的棋子,終極反轉揭露「過檔實為復仇計劃」。

    Michelle:理想主義團隊長,堅持「內容為王」卻屢遭現實打臉,從強迫症剪接師蜕變成資本博弈者,金句「我們拍的是電影系的尊嚴,不是擦邊球!」成新生代共鳴標語。

    Anna:以「反精緻」人設殺出血路,滿頭油光談存在主義、頂著黑眼圈解構消費主義,被網友封為「深水埗沙特」。

    配角群像更暗藏鋒芒:況哥辦公室懸掛「訂閱數等於身分證號碼」的霓虹燈牌;Kimchi直播暈倒送醫後秒切帶貨模式的荒誕,直指網紅產業的異化本質。

    製作亮點:沉浸式拍攝揭開網紅幕後真相

    劇組耗時半年潛伏香港YouTube圈,採訪47組創作者,揭露「流量農場」運作黑幕:

    數據操控:還原「買粉工作室」以AI生成虛假互動、凌晨三點「殭屍帳號」衝觀看時長的產業鏈細節。

    場景設計:「層層疊」辦公室以螢光粉牆與數據螢幕牆打造網紅血汗工廠;「無景深」總部設於唐樓劏房,斑駁牆面貼滿未實現的企劃便條紙。

    鏡頭語言:主創採用「手機視角」拍攝直播畫面,如Yannis與粉絲視訊時的俯角鏡頭,暗示權力不對等;Anna的Vlog以手持晃動鏡頭強化真實感。

    社會迴響:戳破濾鏡引發世代對話

    本劇上映後,YouTube創作者群起熱議:

    百萬訂閱頻道「雪姨廚房」發文自嘲:「第7集『料理翻車劇本』根本在演我!」

   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開設「從《哪一天》看數位勞動異化」專題講座,分析劇中「直播暈倒送醫」映射的過勞現象。

    小紅書掀起「#尋找現實版Anna」挑戰,素人上傳「反美學日常」影片,標籤瀏覽量破億。

    爭議聚焦「黑化網紅」的道德界線:Yannis粉絲發起聯署要求刪減「惡意洩密」情節,編劇團隊則回應:「這不是非黑即白的故事,而是流量時代的生存啟示錄。」
    觀劇指南與隱藏彩蛋

    追劇日曆:ViuTV週一至五21:30更新,黃Viu會員可搶先看最新5集;中國大陸觀眾可透過埋堆堆APP同步追劇。

    深度看點:若關注「產業批判」,必看第9集「算法屠宰場」會議戲;若偏好「青春熱血」,第15集「百人街頭快閃拍攝」一鏡到底不容錯過。

    幕後秘辛:劇中「無景深」初期影片,實為MakerVille新人導演未公開作品;「層層疊」辦公室取景自香港知名MCN機構。

    《哪一天我們會紅》以「流量為鏡、慾望為刃」,不僅剖開網紅經濟的糖衣毒藥,更為迷失在點讚數中的世代敲響警鐘。正如監製所言:「這部劇是一面照妖鏡,讓你看清自己究竟是內容創造者,還是數據的奴隸。」

  • 關鍵字
  • 發布日期
    2025 年 5 月 5 日
  • 語言
  • 地區
發表評論

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。必填的地方已做標記 *

按 Enter / Return 開始搜尋或按 ESC 關閉。